1.目標模式的利弊。
2.有效實施課程的條件。
3.課程資源利用與教學效率的關系。
4.活動課程與結構課程比較。
5.校本課程開發(fā)實踐。
6.課程開發(fā)與教師發(fā)展
六、教學
(一)識記
1.教學、教學工作的意義和任務
2.歷史上對教學過程的各種理解。
3.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與結構。
4.我國中學常用的教學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5.中學常用的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實驗法及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
6.課的類型與一般結構。
7.我國中學常用的教學原則。
8.教學組織策略、特點及主要類型。
9.有效教學的內涵、特點與標準。
(二)理解
1.教學與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關系。
2.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3.學生學習間接經(jīng)驗要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
4.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
5.教學的教育性。
6.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規(guī)律。
7.有效教學的原則及理解。
(三)運用
1.教師應如何備課。
2.如何組織學生復習。
3.發(fā)展教學論、掌握學習論、范例教學論、最優(yōu)化教學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
4.提高教學效率的策略。
六、學校德育
(一)識記
1、德育的意義、目標和內容
2、德育過程本質、結構與基本矛盾;
3、德育原則概念、德育的途徑與方法;
(二)理解
1、德育的目標確定依據(jù)、我國初級階段中學的德育目標
2、德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思想品德形成基礎
3、德育的基本原則: 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寫和原則,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4.德育的組織形式:教學,團隊、學生會及其活動特點、內容和形式,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特點、內容和形式,社會實踐活動特點、內容和形式
(三)運用
1、通過案例分析和理解德育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規(guī)律
2、運用德育基本理論分析新時期德育教育中的新問題、新方法;
七、班主任工作
(一)識記
1、班集體概念、班級管理的功能和目的
2、班主任概念、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的意義
(二)理解
1、班集體的特征與發(fā)展階段
2、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yǎng)
3、班主任領導方式:權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4.班級管理內容
5、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內容與方法
(三)運用
1、運用所學班集體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論分析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通過案例分析和理解班集體及班主任基本理論和觀點;
八、教育研究與教育改革
(一)識記
1、教育研究的內涵、性質、類型
2、教育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3、教育改革含義、作用
(二)理解
1、教育研究發(fā)展趨勢
2、教師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掌握教育研究中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的方法和手段;掌握敘事、隨筆等反思性、質性研究方法。
4、了解國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趨勢。
5、理解國內教育改革的歷史、現(xiàn)狀和背景;了解國內近期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價值取向和具體進展情況。
(三)運用
1、能夠運用所學理論,分析我國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現(xiàn)象。
2、能夠運用各種教育研究方法開始教育科學研究。
第二部分 心理學
一、心理學概述
(一)識記
1、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2、心理學的產(chǎn)生、獨立與發(fā)展。
(二)理解
1、心理學研究的任務;
2、普通心理學與發(fā)展心理學的關系、教育心理學的關系;
3、學習心理學的意義。
(三)應用
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心理學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意義。
二、認知過程
(一)識記
1、感覺的概念、感受性、感覺閾限、感覺的適應、感覺的對比、感覺后效;
2、知覺的概念、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似動現(xiàn)象、誘導運動、錯覺;
3、注意的概念和特點、有意注意、無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起伏現(xiàn)象、注意穩(wěn)定性、注意廣度、注意分配、注意轉移;
4、記憶、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有意識記、無意識記、機械識記、意義識記、保持、遺忘、再認、有意回憶、無意回憶、追憶、前攝抑制、倒攝抑制、記憶的系列位置效應、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記憶的幾個品質;
5、思維的概念和特點、思維的種類、思維的品質、創(chuàng)造性思維;
6、問題解決的概念;
7、想象的概念和種類、再造想象與創(chuàng)造想象、幻想;
8、言語的概念和特點;嚴于的感知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