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節(jié)公開課,內容是《北大荒的秋天》。當學到北大荒的小河這一段時,突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明鏡一樣的小河’能換成‘明凈的小河’嗎?”我愣了一下,這個問題多少讓我覺得有些突然。我沒有直接說不能。于是,我給了大家一個“提示”,在黑板上寫了“明鏡”和“明凈”。果然,一個孩子說:“不能,因為兩個詞雖然讀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蔽覟轫樌鉀Q難題而沾沾自喜。
下課了,一位有豐富語文教學經驗的老師對我說:“現(xiàn)在,你看這兩個詞的可不可以換呢?”我仔細一想,真的能換!“其實,這兩個詞的確可以換,但你可以提醒學生注意當‘明鏡一樣的’換成‘明凈’,才讀得通。當然,用‘明鏡’更形象一些。”我慚愧極了,原來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誤的地方!
問題:這位年輕教師的失誤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什么?
【參考答案】走出失誤來看失誤,有兩點啟示:首先這位教師潛意識里犯了簡單武斷的錯誤。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冷靜、理智、思維縝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一個引導者的作用,才能敏銳地捕捉各種信息,并恰當?shù)靥幚磉@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機,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辯論,從而也給自己贏得思考的空間。
17、【案例】《請善待學生的評價》
1998年底,學校對教師的年終考核進行改革,在考核時加上了“學生評估教師”這欄目。成績一出來,我竟是全校最低分,當時我非常憤怒的對學生一頓痛罵。學生都低著頭,滿臉的恐懼。第三天,我在改作業(yè)時,忽然看到一張小紙條,紙條上寫著:“老師,請你別再生我們的氣了,我們不是說你課上得不好,而是因為你動不動就對我們發(fā)脾氣、罵人,有時為一點小事大發(fā)雷霆甚至不上課。說真的,聽你的課我們總有一種壓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罵。老師,真沒想到給你造成這么大的傷害。請原諒我們吧!”下面是10個學生的署名。
問題:請你結合案例談談教師如何轉變學生觀,如何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參考答案】教學無小事,教師無小節(jié)。也許就是你的某一句話或是某一個不經意的小事,在學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響,從而影響了你最終的成績。我們在埋怨學生不通人情時,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們在埋怨學生素質低時,我們?yōu)槭裁床幌胍幌伦约旱乃刭|。
再說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學生在學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門學科的任課教師接觸,他們對教師的了解程度及所獲得的信息量遠不是學校領導和其他教師所能比擬的。每一位教師在向他們“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中無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師應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學生的評價。
18、【案例】課堂中的吵鬧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注意在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但是,我真的感覺學生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吵鬧了。在講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在下面說話或插話進來;在自學或做練習時,有的同學會在那里竊竊私語或很自由地討論問題;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更是難以把握,學生會爭論不休;在課間休息時更是亂作一團……。
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對于課堂吵鬧的現(xiàn)象,你的基本態(tài)度和常規(guī)做法是什么?
【參考答案】基本態(tài)度:課堂確實需要紀律,但課堂氣氛更加重要。課堂紀律要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符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容納兒童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動作與聲音
。ㄑ詾樾穆暎┦菍W生成長的一部分,學校應適應學生的發(fā)展,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動作和語言是兒童情緒、情感的伴隨物,在激烈的討論中兒童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要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
常規(guī)做法: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保持稍稍的喧鬧。改變課堂的權威結構和主體定位,即由教師作為權威的主體和偏向于教師的權威結構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民主平等的權力結構轉變。
19.【案例】成功解決學生沖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級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場上打籃球,戰(zhàn)況“激烈!睂W生Z和學生C從人群中沖了出來,兩人拳腳相加,氣勢兇猛,我見這陣勢,就停在十幾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著他倆。大概Z同學也看到了我的神態(tài),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憤怒的“咆哮”。待他倆過來,我默默地看著他倆剛才的動作,直到他們都低下了頭,于是我開始說話:“瞧你倆剛才的樣子,好象恨不得把對方約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學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賽呀?”倆位同學把頭埋得更低了,紅著臉說“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問他們:“打球時發(fā)生碰撞、發(fā)生吃虧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風度,更在同學們面前丟盡面子!我現(xiàn)在不追究誰對誰錯,只想問一句,這件事是你們自己處理呢,還是我來處理?”他們互相看了看,說:“自己處理!庇谑俏易屗麄兩塘刻幚淼霓k法,商量好了再向我匯報。五分鐘后,他倆握手言歸于好。整個事情的處理用了不到20分鐘的時間。
問題:請你評價一下這位老師成功處理這場沖突事件的原因。
【參考答案】這起學生沖突事件處理效果比較好的原因就在于:1、解決問題的速度快;2、學生認識自身行為的深刻程度較好;3、把矛盾交給矛盾發(fā)生的主體雙方自己解決,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總是先問誰先出手,以辯出個誰對誰錯來,孰不知這樣一來,教師自身在不知不覺中被套進了沖突的漩渦,學生相互推諉責任,相互指責,不從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的角度去考慮,因此問來問去,問不出個所以然,事情往往還會越搞越復雜,既影響教師的教育威望又牽扯了教師很多的精力。解鈴還需系鈴人,由于生活、學習在一起,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沖突在所難免,關鍵在于教育學生如何面對矛盾,如何處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發(fā)生。教師在處理學生沖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個仲裁者,而應該是一個指導者,讓他們自己去面對矛盾,觀對由此帶來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擔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沖突的發(fā)生。
19、【案例】一次關于作業(yè)的討論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業(yè):“每個生字寫5遍”。就聽有個同學小聲說:“都會寫了,還讓寫!”我沒說話就下課了。但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會上,我提出了“教師怎樣留作業(yè)?”的問題。經過商討,同學們一致同意:常規(guī)性的作業(yè)應該寫,但可以根據(jù)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決定多寫或少寫,其他時間可以做自己更感興趣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寫作業(yè)成了他們自己愿意做的一件樂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問題:結合這位教師的做法,談談怎樣組織學生自主學習。
【參考答案】一是對學生現(xiàn)在的學習基礎、智力水平、能力高低、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特長等有一個準確的評價。二是在完成學校統(tǒng)一教學要求并達到基本培養(yǎng)規(guī)格的同時,有所選擇和有所側重地制定進一步加強某方面基礎,擴充某方面知識和發(fā)展某方面能力的計劃、調整、優(yōu)化已有的知識。三是按照既定計劃積極主動地培養(yǎng)自己。四是在實踐中能不斷修正和調整學習目標。
20.【案例】“差生”的成績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員,我也曾努力過,刻苦過,但最后卻被一盆盆冷水澆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語考試來說吧,我學英語覺得比上青天還難,每次考試不是個位數(shù)就是十幾分,一次教師罵我是蠢豬,我一生氣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個英語第一名。心想這次老師一定會表揚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師一進教室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問我:“你這次考的這么好,不是抄來的吧?”聽了這話,我一下子從頭涼到腳,難道我們差生就一輩子都翻不了身了嗎?
問題:透過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學生對現(xiàn)行評價制度和評價方法的恐懼,不滿與無奈,F(xiàn)行課程評價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參考答案】
1、評價功能失調,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忽視改進、激勵、發(fā)展的功能,表現(xiàn)在學生身上就是學生只關心考試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幾名,而很少關心考試中反映出來的自身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2、過分關注活動的結果。
(如學生成績、教師業(yè)績、學校升學率等)忽視被評價者在活動的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忽視對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價,忽視對教育活動發(fā)展、變化過程的動態(tài)評價。
3、評價主體單一,基本上沒有形成學生、教師管理者、教育專家、家長等多主體共同積極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忽視了評價主體多源,多向的價值,尤其忽視自我評價的價值。
4、評價標準機械、單一,過于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學生、教師、學校的個性發(fā)展和個體間的差異性。
5、評價內容片面,過于注重學業(yè)成績,而對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活動中體現(xiàn)和忽視,或者缺乏有效的評價工具和方法。
6、評價方法單調,過于注重傳統(tǒng)的紙筆測驗,對體現(xiàn)新的評價理念的新質性評價方法不夠重視。
7、忽視對評價結果的反映和認同,使評價的激勵、調控、發(fā)展功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
8、評價對象基本處于被動地被檢查,被評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對評價往往持一種冷漠、應付、對立、討厭、拒斥或者害怕,恐懼、逃避的態(tài)度,甚至出現(xiàn)欺騙,弄虛作假的行為。
21、【案例】綠色的啟示
為了提高作業(yè)批改的反饋效果,我問同學們:“大家喜歡什么顏色來批改你們的作業(yè)?紅色代表火焰和熱烈,黃色代表寶貴和權力,黑色代表剛、堅強,藍色代表大海、希望,綠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學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喜歡綠色!”“老師,你用綠色給我們批改作業(yè)吧!”“好!就這樣決定了。那么,在作業(yè)批改中,你們喜不喜歡用打叉的符號?”“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堅持用綠色來批改作業(yè)、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號,改用“?”和批語。綠色的批語起了不小的激勵作用,同學們非常喜歡我批改的作業(yè),學習的反饋效應很好。同學們不僅糾錯能力得到了加強,學習成績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問題:這個案例中教師教育為什么會取得成功?
【參考答案】要改變只讓學生適應教育、適應教師的狀況,要努力造就適合學生成長的良好情境和氛圍。為學生服務,是教師應該盡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