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屬于多種群體》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課是七年級思想品德(人民版)第七課第一框內容,教學時數為一課時,由于選用人民版教材的地區(qū)不多,所以可供參考的教學知識內容甚少,既無教案,又無任何網上資料,這就需要老師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把課上好。
。ㄒ唬┍菊n的地位和作用:第七課《我屬于……》是第二單元《生活中有你》中最重要的一課,它在本課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七課分三框:《我們屬于多種群體》、《我們的學!贰ⅰ栋嗉壥俏壹摇。第一框是開章之篇為學好后面兩框起到鋪墊作用。
。ǘ┙虒W目標:
l、知識目標:理解、體會個人與各種群體的關系,認識所屬群體。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能使學生熱愛自己所屬的群體。
3、思想覺悟目標:感知自己所屬群體的溫暖和力量,體驗歸屬感,樹立對群體的責任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尋求歸屬感,激發(fā)學生熱愛所屬群體。
依據:這是本框歸屬感教育的基礎。
教學難點:個人離不開群體。
依據:這是本課的理論支柱,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
二、說教法
教學是門藝術,既需要規(guī)范性,又需要創(chuàng)造和所有實踐,本節(jié)課我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取了情景教學、合作探究、分組競賽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貼近現實生活的情景,設置活動并輔助運用多媒體,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三、說學法、四、說教學準備。(略)
五、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觀看《奇妙的動物》視頻, 開動腦筋:那么我們人的生活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W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動物都是同類聚在一起生活的,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目的: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很喜歡看這類欄目,可以馬上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很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同時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為后面教學作好鋪墊。
新課
第一框題: 《我們屬于多種群體》
<一>我們離不開群體
活動一:實話實說。為什么說我們屬于多種群體,個人為什么離不開群體?
。▽W生辯論回答后老師歸納)
人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便生活在人類的各種群體中,小到屬于家、班級、學校,大到屬于故鄉(xiāng)、民族,人類生活離不開群體。例如有人問哲學家“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哲學家說:“把它放到大海去!”如果個人是單色那么群體就是彩虹,繽紛耀眼、光芒四射。如果個人是粒細沙那么群體就是沙漠。所以人如果離開了群體他的原始性和獸性就會達到我們難以想象的地步,比如:狼孩、羊孩、離群索居的野人等。用愛因斯坦的話總結:個人之所以成為個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義,與其說是靠著他個人的力量,不如說他是偉大人類社會的一個成員,所以說個人離不開群體。
目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設是為了更好地突破難點。--個人離不開群體。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學生充分辨答論說的過程中,在理性中不失活潑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新與智慧的火花,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彰顯學生個性。設計“實話實說”欄目,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探究中整合觀點,使學生進一步認清個人離不開群體,離開群體就無法正常健康地生活。這樣教學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二>引以自豪的中華民族
活動二:你爭我比
搶答:作為中國人在什么情況下會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在什么情況下又會產生強烈的恥辱感?
。ɡ蠋煔w納)北京贏了,2001年7月13日的莫斯科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申奧成功;2001年11月10日卡塔爾首都多哈議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神五、神六勝利升空、
劉翔奪冠、世博會的成功舉辦等等。當我們國家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時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當我們重溫中華民族遭受強烈凌辱,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租界地赫然樹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令人發(fā)指的南京大屠殺、火燒圓明園,再看《時局圖》以及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我們都會感到很恥辱。
提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感?
(目的: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
。ń處煔w納)作為華夏子孫我們對中華民族有強烈的依戀感,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我們都是中國人。
活動三:歌唱擂臺賽
把學生分為A、B兩組唱《大中華》《中國人》
目的:活躍課堂氣氛,體驗歸屬感樹立對群體的責任意識,深刻領會我們屬于中華民族我們都是中國人。并以歌為契機自然無痕中銜接下一環(huán)節(jié)內容。
。ㄈ┥茵B(yǎng)我的故鄉(xiāng)
活動四:播放裕民縣人自己作詞作曲演唱的歌曲《圣潔的故鄉(xiāng)》。
提問:這首歌唱的是誰的故鄉(xiāng)?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哪個省、市、地區(qū)的并列舉我們故鄉(xiāng)美好的事物。
。ń處煔w納)我們的故鄉(xiāng)是塔城地區(qū)裕民縣,裕民縣有傳遍天山南北的“裕民精神”,有世界“活化石”野生巴旦杏林,有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平安和諧的裕民正在蓬勃發(fā)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xiāng),是故鄉(xiāng)的水滋潤了我們,是故鄉(xiāng)的人撫育了我們。我們深愛我們的故鄉(xiāng)。從古到今都是如此,唐朝詩人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現代作家艾青《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鳥,如果我死了連羽毛也要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的愛很深沉……
活動五:請學生朗讀裕民二中李玉新老師發(fā)表在《塔城報》的文章《美麗的裕民我的家》
目的:這兩個活動的設置,創(chuàng)設的情景,渲染了課堂氣氛讓學生聽著深情感人的歌曲,看著親切熟悉的畫面。熱愛故鄉(xiāng)之情油然而升;顒游迤鸬藉\上添花的作用,用學生最近的人的作品感染學生,這一新穎設計,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深化學生熱愛故鄉(xiāng)的情感并從思想上產生共鳴
<四>溫馨的家
活動六:互動時刻我來說情景,我來想對策。
例如:說一說,你家令你最感驕傲的地方是什么?
(教師概括)人人都有一個家,家是我們成長的根基,家是一本誦讀不完的書,家是一篇寫滿美好祝福的的詩文,家是一首溫馨動聽的歌曲,家是那樣平淡無奇,又是那樣令人魂牽夢繞。
目的:一位教育專家說:“兒童不是一個充滿的罐子,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
由于這部分內容和學生生活聯系緊密,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發(fā),使他們思維得到互補,培養(yǎng)其合作意識,不但會“答題”而且會“問題”不但“學會”而且“會學”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內容我選用由大到小的邏輯方法,既“民族--故鄉(xiāng)--家”幫助學生尋求歸屬感,并運用大量視頻圖片、典型事例開展各種活動使學生都參與其中,樂在其中,順勢就突破了本課重點。
<五>小結
活動七:看誰總結的最好。
。▽W生總結后教師歸納以多媒體總結)
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都有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我們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員,其實我們都在群體中生活,在群體中享受溫暖,在群體中不斷成長。
目的: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將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鞏固新課板書設計
活動八:畫一畫
目的:教師創(chuàng)設這一新穎活動,充分體現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用圖畫的形式歸納本課重點知識并把學生作品貼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教師不但是引導者更是參與者,所以教師也設計一幅畫用多媒體展示。這一活動通過學生動腦動手用七彩畫筆描繪制出本課核心內容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發(fā)揮學生想象力、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tài)下鞏固了對新課的理解。這樣的板書趣味橫生、簡潔明了、一目了然、有畫龍點睛的功效。
<七>尾聲設計
為夯實本課學習內容讓學生完成《課課練》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以薩克斯名曲《回家》為背景音樂配故鄉(xiāng)獨特風景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心曠神怡地輕松完成作業(yè)。
<八>擴展性作業(yè)
父母訪談。以記者的身份去采訪自己的父母,看看他們所在單位或村莊的感情,了解父母的工作單位或所在村莊對他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目的:這一課外活動的安排,即溫習本課內容又提高教學效益并為學習下一框內容做好鋪墊。